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 >  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名录 >  《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名录》简介

      《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名录》,其前称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世界记忆项目”的中国国家级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级意义的文献遗产。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全国委员会(“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工作机构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国家咨询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均是国内文献、档案、图书、古籍、史学界著名的学者、专家。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戴逸先生分别出任国家咨询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2000年,在中国国家档案局的牵头组织下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正式启动,并按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总计划》的要求,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为依据,对全国范围内珍贵档案文献进行评估和登记。无论是各级国家机构形成的,还是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形成的,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国家级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包括现流散于海外的中国档案文献,只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符合国家级评判标准,通过申报和评审,即有机会命名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世界记忆项目”的组成部分,实施遗产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唤醒和加强全社会的档案文献保护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同时为中国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提供支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世界记忆”国家级名录的国家之一。

      截止2018年10月,《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进行了四次评选,2002年48件档案文献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3年第二批次有35件组档案文献入选;第三批文献遗产于2010年选出,共30件组;第四批的29项档案文献遗产于2015年被收录入名录。